国产品牌之南孚电池
国产品牌之南孚电池
先说结论:我们日常生活中能使用到优质的产品和低廉的价格要感谢那些在外资围猎中突围而出的国产品牌,是他们的出现让外资产品不能随意涨价。但任何事情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让我们一起探索那些影响民生的品牌的前世今生。欢迎评论留言你关注的品牌。
根据排行榜123网的数据,2023年碱性电池十大品牌排行榜前十名分别是:中国的南孚、日本的松下/Panasonic、香港的超霸/GP、中国的双鹿、中国的倍量/DOUBLEPOW、荷兰的飞利浦/Philips、中国的德力普/Delipow、美国的金霸王/DURACELL、中国的传应和飞狮/Camelion。
南孚电池的前身是创立于1954年的南平电池厂,这家小电池厂地处福建南平一个偏僻的山沟里,生产条件落后。但到1976年,福建师范大学的化学系高材生陈来茂到来后,这家电池厂就此腾飞。南孚电池有限公司正式宣告成立于1988年。
1999年,摩根士丹利、荷兰国家投资银行等外资公司出钱入股,中方股东则以南孚的股份资产作为出资,共同在香港共成立中国电池公司,其中外资占股49%,中方占股51%。但由于过于频繁的股权变更,让想要推动南孚上市的摩根士丹利的算盘落了个空,南孚未能获得在港股上市的资格。
于是在2003年时,摩根士丹利将其持有的72%中国电池的股权,以1亿美元卖给了美国吉列公司。人们难以想象民族品牌南孚竟然被堂而皇之的卖给外资企业,一时间舆论四起。且最令人愤慨的是,吉列公司旗下已经有金霸王这一与南孚相竞争的电池品牌。此番收购,并非是助力南孚的发展,反而是通过股权收购,让南孚彻底沦为金霸王的垫脚石。收购南孚后,吉列公司便不断打压南孚,不仅让南孚的工厂来生产销量还不足南孚十分之一的金霸王电池,还抢占了南孚销售渠道,使得南孚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销量也降至新低。这样的局面,是所有南孚人的痛,就连一手将南孚带向全中国的创始人陈来茂,最终也因无力回天而黯然离职。
但这还不是南孚最低迷的阶段。2015年,由于吉利公司被洗护巨头宝洁收购,南孚电池又一次易主,并从一个火坑,跳进了另一个火坑。宝洁作为外资企业,和吉利一样都想为金霸王谋求发展,完全不顾南孚的“死活”。不仅占用南孚销售渠道,卖出了一亿多只金霸王的电池,更是强制南孚向金霸王采购设备,且采购价比市场公开报价还要高出三四成之多。可以说在宝洁的多年操控下,南孚不仅没有得到宝洁任何的资助,还得源源不断地为金霸王“输血”。
直到2015年鼎晖资本以5.8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南孚78.77%的股权,南孚电池终于重回中方资本手中。为了降低收购带来的债务压力,鼎晖资本开始着手推动南孚电池上市。2016年,新三板企业亚锦科技以26.4亿元的价格收购了南孚电池60%的股权,南孚电池成功借壳亚锦科技登陆新三板。
南孚是中国先进的民用电源科技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并与全国重点大学、中科院研究所合作成立多个新型能源研究中心,形成了先进的科研创新机制。
南孚电池不断推陈出新,持续突破聚能环电池的性能,从聚能环1代电池到聚能环4代电池,南孚电池的耐用性、安全性得到大幅提升,一次次刷新了用户的使用体验感。南孚电池在碱性电池市场稳居销冠,市场份额超过80%,远销世界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碱性电池领域当之无愧的“一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