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擒贼先擒王,如果你不知道这句诗的作者,那就读一读全诗吧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擒贼先擒王,如果你不知道这句诗的作者,那就读一读全诗吧 生活中不乏 一种现象,有一些诗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常挂在嘴边说,却不知道它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哪一位,以及

擒贼先擒王,如果你不知道这句诗的作者,那就读一读全诗吧

生活中不乏 一种现象,有一些诗句是我们耳熟能详的,经常挂在嘴边说,却不知道它出自哪一首诗,作者是哪一位,以及它的全诗是什么。

比如本文所要讲的一句“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句话我们都非常熟悉,尤其是后一句“擒贼先擒王”,经常出现在影视剧中。

这两句经常用在战争中,初读此句,如果不知道作者是谁,我相信有很多人会和我一样,误以为作者应该是一位边塞诗人。

其实这两句出自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唐代〕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此诗翻译成现代白话文就是:拉弓要拉硬的,用箭要用长的。射人的时候要先射马,擒贼的时候要先擒贼。杀人也要有限制,国家与国家之间要有边境。只要能够抵挡敌人的侵略就够了,打仗的目的不在于多杀人。

这首诗完全是边塞诗的风格,描述的都是战争,完全不是他忧国忧民的忧郁情绪。

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也就是公元752年。唐朝在军事上正处于扩张期,国内昂扬着战争情绪。杜甫不满国内的战争情绪高涨现象,认为这是穷兵黩武,写下了《前出塞》九首,写诗的目的在于讽刺。

诗歌前四句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读起来朗朗上口,据说是当时军中流行的战争歌谣,黄生评价这几句诗“似谣似谚,最是乐府妙境”。我认为这几句诗出自 军中的歌谣的可能性非常大。

首先,杜甫的诗以律诗为主,布局精妙,语言结构都经过精心构思,很少有通俗的乐府之类诗歌,这几句似乎不符合杜甫的诗歌风格。

其次,这四句提出了作战的步骤,如何练兵用兵,如何克敌制胜,军中人长期在军中,世世代代,应该可以总结出此类经验。而杜甫,一介文人,没有行军经验,正所谓隔行如隔山,他对战争的认识,更多的是百姓在战争下的状态。我们必须承认他的文学成就和对百姓的悲悯情怀,但也不可否认,他对战争是一窍不通的。

后四句写杜甫对战争的态度,也是诗歌的主旨所在,战争的目的是保境安民,而不在于杀多少人。

一个国家兴兵动武在所难免,但是只要能够制止侵略者就够了,杀人多了就是穷兵黩武,对自己也没有好处,百姓要因此而蒙难,完全是标准的杜甫风格。

有人评价杜甫这首诗立意高、有气势,有哲理

对于杜甫在此诗中表达的观点,尤其是后四句的主旨,笔者凭直觉认为他是书生之见了,当然,这只是个人拙劣的见解,你们是怎么理解此诗呢


图/网络

喜欢可以点下关注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