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岁月
王度庐的“卧虎藏龙”岁月
王度庐
王度庐出生在北京一个没落的旗人家庭。由于家庭不宽裕,他小学毕业后只读了几年中学便辍学。他在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上的一些造诣,全是在艰苦的自学中求得的。他辗转于陕西、甘肃等地谋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1937年,他来到青岛。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烽火遍地,他就住在了青岛,在朋友关友松支持下写长篇武侠章回小说,发表于《新民报》上。他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河岳游侠传》,每天写1200字,由张镜海配一幅插图,结果大受欢迎。沦陷时期,报纸多是反动新闻、虚假消息,读者目光全集中在连载小说上。自此,几年间他笔耕不辍,在《青岛新民报》《民民民》等报刊发表章回小说,抗战胜利后又在《青岛公报》连载。
王度庐每月得稿酬15元,只勉强可以糊口。他的好友王子久说:“三口之家(后为5口),住在宁波路那座小楼一间屋里,一桌一椅,环睹索然。他个子不高,常穿一件蓝布长衫,是一个很典型的书呆子形象。建议他写一篇《新陋室铭》,他谦逊地说:‘怎敢比拟古人。’”
《宝剑金钗》书影
王度庐初期写了《剑气珠光录》《紫电青霜录》《宝剑金钗记》《卧虎藏龙传》和《铁骑银屏传》。这几个长篇小说人物关系互相关联,李慕白、俞秀莲均是江小鹤的徒弟,李慕白是江小鹤好友江志升的儿子,李慕白又是罗小虎、玉娇龙的师傅。韩铁芳是罗小虎、玉娇龙的儿子,襁褓中被韩夫人用女儿换去,玉娇龙把“女儿”取名春雪瓶。拍摄电影《卧虎藏龙》时未限于《卧虎藏龙传》的情节。
1937—1949年在青岛的12年间,他还创作了长篇章回武侠小说《洛阳豪客》《紫凤镖》《乡带金镖》《金刚玉宝剑》《新血滴子》《风雨双龙剑》《燕市侠伶》《宝刀飞》《龙虎铁连环》《风尘四杰》《春秋戟》《香山女侠》等22部之多。
王度庐在青岛有一位好朋友潘颖舒,初为女中教师,后为市中教师,新中国成立后为山大讲师。他是其座上客,潘颖舒曾介绍王度庐在女中代课,也为他提供了一些言情小说的素材。
王度庐也写过长篇章回言情小说,有《虞美人》《海上红霞》《琼楼春情》《翠陌归人》《朝露相思》《碧海狂涛》《小巷娇梅》《绮市芳葩》等十几种。
王度庐一家
王度庐的武侠小说背景为西北及燕赵地区,而言情小说有几种以青岛海滨为背景的。他在《古城新月》里写道:
……太平路上看见了海的正面。看见那像在蓝色的毯子上缀着的一簇绿茫似的小青岛,又看见那狭长而且笔直的栈桥,很像是一条领带,佩在海蓝色的衣衫上……
王度庐笔下的人物多为纯真豪侠,但在爱情上,几乎全是有情人难成眷属,惹得读者十分着急。有一年,王度庐在圣功女子中学(今青岛七中)任代课语文教师。有的学生为书中人物难成眷属茶饭不思,向他建议改成“大团圆”,王度庐对他们说:“你们太年轻,还不懂人生,不懂社会。”
王度庐写了几十种长篇小说,广受欢迎,到处“遍说王度庐”。但他收入很少,因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遍地烽火,交通阻断,外地一些书商私自印刷,他自己难以知道,更得不到一文稿费。为了生活,他于写作之外在摊贩互助会当一名工作人员,有一年为了过年,甚至在市场上卖春联。
从40年代开始,王度庐与还珠楼主、白羽、郑证因合称北派武侠小说四大家。有人认为,王度庐是从旧派武侠小说向金庸为代表的新派武侠小说过渡的承上启下的代表作家。
从王度庐开始,武侠小说不再是单纯地写技击,而是写人物、写感情。金庸谈到他自幼读王度庐的小说,受到他的影响。古龙称他是承前启后的作家。
80年代以来,评论家重新审视王度庐的作品,认为他的作品“既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传统,又吸收、借鉴了外国小说的表现手法,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位置,是我们民族文学遗产中的重要部分”。也有的评论说,王度庐的小说“在提示人物内心上得益于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
1949年,王度庐离开青岛去沈阳。
由于王度庐和他的作品的出现,沦陷时期的青岛文学不至于成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