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梨园文摘:访“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

点击:83 来源:皮坤网
摘要:梨园文摘:访“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 壮哉,阳刚之美 —访“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 刘巨才 新春大吉,传来郭彩萍荣登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金榜的喜讯。《戏友》编辑部委托我

梨园文摘:访“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

壮哉,阳刚之美

—访“梅花奖”获得者郭彩萍

刘巨才

新春大吉,传来郭彩萍荣登第六届中国戏剧“梅花奖”金榜的喜讯。《戏友》编辑部委托我采访这位为我省赢来殊荣的“新闻人物”,然而几次登门、电话询问,都无缘聆、睹这位“大忙人”的音容。原来,大年初一吃罢饺子,她早领着她的伙伴们下乡演出去了。

“巨才!彩萍回来啦!”有一天一大早,住在楼上的郭凤英老师喊给我听。阿弥陀佛!我骑车直奔彩萍住处——新建南路迎泽公寓。

宽敞的会客厅里,风尘仆仆的彩萍团长正和她的老搭档、剧团书记张晏杰研究下步演出和排练呢。因是熟人,彼此不须客套:“怎么样。初一出台开市大吉?”

彩萍讲话一向快人快语:“托您的福,初一到十六,演出26场,收入一万多元,大伙儿劲头可足了!”接着,她就兴致勃勃地谈起了下乡见闻和今年的打算。我听得入迷,竟忘记采访“梅花奖”的任务。当我猛醒向她说明来意后,她朗声大笑,“嗨,你咋不早说?”说罢,从内室拿出一大摞散乱的报刊、影集、留言簿、字画,“喏,全部家当,还没来及整理,你先看着,我和老张谈完咱们一块聊!”

听说彩萍去年进京演出轰动一时,看来并不夸张。《人民日报》及该报海外版、《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文艺报》、《中国文化报》《北京晚报》、《戏剧报》等报刊杂志,都以较大篇幅发了专访、评论文章。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朱文湘亲自为彩萍串场报幕,曹禺、张庚、郭汉城、赵寻、刘厚生、俞琳、刘乃崇、舒强、胡芝风等在京专家和评委都看了演出,并为彩萍题词或撰文。不少权威报刊以《彩萍翎子的艺术美学》、《神姿帅美,化技为艺》、《“活吕布”郭彩萍》等为题,高度评价了她的表演艺术,称她是名震三晋的女中豪杰。北京戏曲研究所主办的《戏剧评论》还专门为她出版了专项小报。这样的规格和影响在以往是罕见的。

两位“头儿”的工作谈得差不多了,晏杰指着众多题词中的一幅说:“这幅‘技艺俱佳’的条幅是“薄老”(薄一波)题的,他专门来到中直礼堂看望大家,并即兴挥毫题了词。”彩萍颇为动容地捧起一张书有“艺海无涯”的工整题词:“宋老(宋任穷》看完演出就为我题了词,回太原后的第二天,突然收到一封写有‘机密,北京中办’字样的信,我不知所措,打开一看,原来是宋老当时匆匆题词,不尽满意,事后又一笔一划重新书写,加盖两枚大印后寄来的。当时激动得我都流下眼泪。”

我偶一抬头,发现了墙上挂着的一面紅丝穗镶花边的硕大锦旗,上写“誉满三晋人才出,光彩照人技艺精”落款是“中国戏剧家协会艺术委员会”。我很惊异,在全国历届梅花奖的近百名获奖者中,仅有几位“大家”在梅花奖之外赢得如此殊荣!那光彩的题词与鲜艳的梅花相互辉映,无疑更加提高了此奖的规格和价值。怪不得全国剧协主席曹禺看完演出后由衷赞叹:“山西出了两个生:一个是须生丁果仙。一个是小生郭彩萍。”

去年 43岁的郭彩萍,是在我省已有五人“摘梅”,北京剧坛竞争激烈的情况下,险乘“末班车”获得盛誉的。当我问及她成功的“秘诀”时,她脱口而出:“一靠领导和前辈关怀,二靠剧团上下同心,过靠恩师(婆母)教诲。”彩萍和婆母郭凤英,师严徒恭、婆慈媳孝是有口皆碑的。于是,我请她谈谈“她”和“她”。”

“我从小就对老师的艺术爱得入迷,她也很喜欢我。1963年,我正式拜在老师门下,潜心钻研“郭派”表演艺术。后来,我和学舜结为伴侣,师徒恩谊又加上一层更为亲近的婆媳感情。我们情同母女,一种对晋剧艺术的挚爱之情使我们贴得更紧了。她把她的看家戏《黄鹤楼》、《小宴》、《打金枝》、《双罗衫》、《小别母》《凤仪亭》、《智激张仪》、《蝴蝶杯》等,一一精心传授给我,并且多次鼓励、帮助我对这些戏进行了加工创新。近几年,我又新排了《陆逊》《大神后羿》、《寇准外传》、《金兰记》等不少戏,每一出戏里都有老人的心血和汗水。”

“人们说这次青年团进京,郭老师玩老命了,是吗?”“这话一点不假,为给剧团突击加工排练,年近七旬的老人整天和导演、演员滚在一起,白天黑夜连轴转。挤公共汽车去团里,由小孙孙骑自行车带着去我家,随请随到,精心指导,看谁不对就指点,排戏累了,躺一会儿,爬起来再干。”

郭凤英老师心直口快、要强好胜,是个很有个性的人物。她对辛勤一生创造的表演艺术视如生命,有时免不了困彩萍的创新“出格”而和媳妇产生分歧,争得面红耳杀,可是只要彩萍亲热地说一声“妈,瞧你!别争了,咱听导演的。”老人就会转嗔为笑:“好好,不说了,听导演的,只要能给咱晋剧增光,咋好咋改!”老人对请来的名导演刘元彤、金桐、沈毅等组成的创作集体十分尊重,言听计从。她知道,“那都是对戏负责,对彩萍好。自己当初不也是对旧传统改了又改。才受到人们欢迎的吗?”

30 多年来,彩萍在舞台上塑造了为民遗福的后羿,少年有为的陆逊,大智若愚的寇准,文武双全的周瑜及肝胆照人的杨开慧,大义凛然的吴琼花等光彩熠熠的艺术形象。也许正是这些叱咤风云的古今豪杰,陶冶了她精明干练、知难而进、坦荡洒脱的性格。象人们赞美她在舞台上“不露脂粉相,充满阳刚美”一样,她在事业上同样具有一种乐观向上、百折不挠的“男子汉”气质。

很难想象,在戏曲面临危机,受命建团不久的重重困难下,作为市实验晋剧院院长、青年团团长的她,是怎样领起这班人马,摆脱困境,引起社会注目,而后“杀”向北京的。

1986 年建团初期,白手起家,要人没人,要钱没钱,她们是向市文化局借了两千元开张的。为了把这批青年演员尽快推上舞台,她从严要求,先后三次组织演员进行“强化训练”。彩萍每天清晨六点带领青年们到汾河坝沿上喊嗓、练功。一次她随实验团到陕西榆林演出,为了不误第二天训练,她演完戏连夜返回太原已是凌晨三点,可第二天一早就又难时出现在排练场上。两年来,她们新排大小剧目40多个。1987年参加市青年演员“希望杯”大赛,他们一举夺回了 16 块奖牌,成为全市获奖牌最多的团体。并使谢涛、梁美玲、牛建伟等一大批青年新秀脱颖而出,赢得了观众的赞赏。

人们说“彩萍是一团火”,不管走到哪里,都以她那颗赤诚火热的心福暖着人们。团里的“班子”在她的带动下抱成了团儿,大伙儿再苦再累乐意跟着她奔;下乡演出,她走到哪里,哪里袭动,戏迷们跟着她转“台口”,姑娘、媳妇从台上到台下,撵到宿舍里和她拉家常。

乡亲们爱看她的戏,她总是有求必应,常常日夜登台连演“双出”,有时散戏后还要来一段“清唱”。在不少剧团遭到冷落的情况下,她们团依然门庭若市。前年市文化局给她们下达了演出 80场,收入三万二的任务,她们观及加倍完成;去年在晋京演出、排练任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仍演出 130场,收入近 8 万元,取得了“梅花”、经济双丰收。

说来你大概不会相信,去年 9 月 5 日进京演出,9 月 3 日,她们还在乡下转“台口”呢!

难得的一次采访,我总想多得到一点东西。可我发现,彩萍不记事,或许是不愿意表白自己。倒是晏杰在我的再三“启发”下谈了不少。我问彩萍:“你把工作和生活的弦儿绷得这么紧,不觉得累吗?”她笑了,“咋不累?可一看到那些可爱的年轻人,想到现在戏曲的不景气,想到过去前辈们对我的培养,我就感到有一种无形的鞭策,我没理由不带好这个团!”

采访要结束,我问彩萍今后有何打算?她说出一段诗一样的语言:“宋老题词‘艺海无涯’,获得梅花奖,那只能说明我的过去;而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对心目中的梅花奖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我不知道我将来能否再摘更高水准的‘梅花’。可我深信,我会以我加倍的勤奋努力,去为人们的生活装点春色,献上一瓣一瓣‘梅’的清香。我更要在‘青年团’这片稚嫩的艺苑里耕耘,浇灌,洒下更多心血和汗水。我渴望着那一天:这块生机勃勃的晋剧艺坛上,绽出更加艳醒夺目的‘梅花’,那怕是一朵,两朵……”

(原载《戏友》1989年2期)

相关文章

    ​吃“卖国饭”!这些公知大V都被揭穿了

    ​吃“卖国饭”!这些公知大V都被揭穿了

    ​路遥笔下《平凡的世界》

    ​《非诚勿扰》黄菡7年后翻身,惊艳全场!

    ​《非诚勿扰》黄菡7年后翻身,惊艳全场!

    ​十部好看又过瘾的战争电影

    ​十部好看又过瘾的战争电影

    ​僵尸鹿的真相!!!

    ​值得重温的10 部抗战电影

    ​值得重温的10 部抗战电影

    ​4款1500元档手机,均是物超所值,售价更加良心

    ​4款1500元档手机,均是物超所值,售价更加良心

    ​HAVE YOU MET成语荞

    ​HAVE YOU MET成语荞

    ​几张表格说清楚打出租还是叫滴滴更便宜!

    ​几张表格说清楚打出租还是叫滴滴更便宜!

    ​日本百鬼图鉴(一)

    ​日本百鬼图鉴(一)

    ​用糯米制作的6道小吃,软糯咸香,太好吃了

    ​用糯米制作的6道小吃,软糯咸香,太好吃了

    ​游戏王 魔弹射手 一杆枪一个江湖

    ​游戏王 魔弹射手 一杆枪一个江湖

    ​海贼王中的各位声优了解一下

    ​海贼王中的各位声优了解一下

    ​旅行青蛙,用英文怎么说?

    ​旅行青蛙,用英文怎么说?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尔米·汗

    ​印度国宝级演员-阿尔米·汗

    ​整理乐视超级电视常用的这几种投屏方法

    ​整理乐视超级电视常用的这几种投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