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近闻名的朔州秧歌戏,看后把我魂儿都勾走了
远近闻名的朔州秧歌戏,看后把我魂儿都勾走了
秧歌戏是我国北方地区广泛流行的一种民间戏曲。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北、陕西及内蒙古、山东等地。
起源于农民在田间地头劳动时所唱的歌曲,后与民间舞蹈、杂技、武术等表演艺术相结合,在每年的正月社火时演唱带有故事情节的节目,逐步形成戏曲形式。
秧歌戏多以流行的地区命名,如山西的祁(县)太(谷)秧歌、朔县秧歌、繁峙秧歌、襄(垣)武(乡)秧歌。
各地秧歌戏的传统剧目分小戏和大戏两类,小戏俗称“耍耍戏”,包括《王小赶脚》、《拐磨子》、《绣花灯》、《做小衫衫》、《小姑贤》、《蓝桥会》等,大戏包括《花亭会》、《芦花》、《日月图》、《白蛇传》、《老少换妻》、《梁山伯下山》、《顶灯》、《乌玉带》、《姜郎休妻》、《芦林相会》等。
朔州秧歌是融武术、舞蹈、戏曲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形式,流行于朔州市及周边内蒙古南部的集宁、呼市、包头及河套一带。早期为广场、街头的秧歌舞队表演的朔州秧歌历史悠久,在宋代加入了武术成分,清代后期又加入故事内容,现在以舞蹈和戏曲两种艺术形式活动于民间。
朔州秧歌长期在当地流行,并演变为不同的艺术形式,为研究我国民间艺术的发展、流传以及演变提供了鲜活的材料。
作者精心搜集和剪辑了能突出表现其文化特点的视频,供大家欣赏!
视频加载中...
山西文化博大精深,喜欢的朋友可免费关注【山西风土人情】今日头条账户或微信公众平台:shanxifengturenqing,我们将每天给您推送更多精彩内容。
亲爱的读者朋友们,如果您喜欢可以点赞/收藏/转发,有任何宝贵意见可以在文章尾部做出评论,也请您务必参与我们的小调查,谢谢您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