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氏“潴龙河”河名探源
元氏“潴龙河”河名探源
元氏“潴龙河”河名探源
杜兰锡
潴龙河自西而东,横贯元氏中部,上游水库多座,中游有蟠龙湖,下游是平川沃土,流域面积为县三河之首,养育着全县近半人口,无疑为“母亲河”。历来有很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动人事迹和美丽传说,然而,母亲河的源头及河名的缘由记载不符实际,使人认传说为真。
潴龙河由北源、南源和黑水河三源汇成。北源最大最长,有与八一水库(蟠龙湖)同年修建的我县第二大水库——北正水库,源头在太行山与支脉大石板岭分岔处南麓,史称泉水沟,属三道坡地界。但是,民国《元氏县志》却载为乔家庄,更奇怪的是有书载源于无极山和黄山。
河名潴龙,天经地义,历史悠久。可是虚构的猪留河,猪留寺,猪是猪龙的传说,误为河名的缘由。还说猪龙引水冲寺败北后才有了河,名曰:潴龙河。洋不是羊,潴不是猪,潴猪岂可同义。时至今日,无一书载河真源、名实缘,多书大讲传说,涸于实,滥于虚,虚变实。
正其源不难,参看多个《元氏县地图》便知;走访知情人亦可;最好实地察看,就如到三道坡村西北的泉水沟。
正名缘则需要到蟠龙湖一带看地形,访老农,细推逻辑。自古西水三流汇合在九牛山、九泉山、蟠龙山、石榴寨四山合围的低洼潴积成为数丈深渊,长达十几里,宽处三四里,若谭若湖。积水高过阳村山口东流,弯曲成河。学识渊博又有威望的古人,根据水积石潴,又绕蟠龙山弯曲似龙,取名潴龙河,含义深广,名副其实。
《元氏县志》载:“吴村西北开业寺建于北魏,盛于唐,内有唐碑一通,记载汉光武君李左车第26代元孙,北魏车骑大将军、固安伯李裔舍宅建寺。唐代建方塔2座,又称双塔寺。宋代又称能仁寺。后寺圯,西塔毁于1939年洪水,东塔毁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现遗址规模依稀可辨。”“昔释教盛时,凡中等以上村庄皆有寺。字变法以来,寺之财产多拨为学校基础金,信奉之人数与日递减。”“康熙七年(1668年)球,大雨七昼夜,县城外水深数丈,几进垛口。”
从建寺到明初约一千年间,上游村少人稀,植被好,冲击泥沙少。且潴积之水面大而深,起到拦缓作用,洪水冲击力较小。明中叶后,尤其清朝,上游村多人众,毁林造田,水土流失日增。潴水一带淤积甚厚,周边多摊地,逐渐成了芦苇之乡。南苏村韩建廷说,在旧村打井,三丈多深处发现树墩、炉灶、墙基石等。可见淤积多深。年久潴水变浅,出水山口低冲大,洪流直泄,凶猛异常,水势、地势和地质因素致使河床滚动,形成梅村湾,吴村湾,几湾和石山,寺院有险无损。匠心人根据潴龙的潴字是猪带水,说成猪龙引水,以及地形、河塘、寺险,模仿吴承恩晚年编著《西游记》神话虚构了一个“猪留河,狗留寺”故事。故事虽不长,但与地形吻合,生动逼真,让人进入幻境,意趣横生。在附近相传至今,成为了美丽的传说。以致传成河名的缘由,甚至说猪狗斗后才有河,真伪混淆,以假当真。
千古之河,从5世纪建寺到20世纪冲毁西塔,一千五百年,因后期有二三百年的传说,河名的缘由出现误解,要尊重历史,崇信科学,客观地还潴龙河名缘由的本来面目,建议从五个方面推理。
(一)猪狗斗是事实还是子虚乌有的虚构?
(二)河湾猪山是多年冲击而成,还是猪狗一次形成?
(三)潴龙河是自古就有,还是猪龙引水才有?
(四)潴龙河名是千古贤人定好的,还是近几百年有了传说才有?
(五)据说河北还有一条潴龙河,是否也是猪龙引水取的名?
半个多世纪以来,潴龙河诸水库截洪拦沙蓄水,益于山区,蟠龙湖控洪减灾浇灌,造福平原;又绿化湖山,美建别墅,开拓度假旅游。我县在新时代,以新举措、新作为,展现新气象,戳力建设山水古郡、产业新城、幸福元氏。在潴龙河上建设龙湖小镇、龙河新区是两颗大放异彩的灿烂明珠,不能有半点瑕玷。潴龙河意义之大,为其正河源,实名缘,上承老祖,下服后世。
下一篇:海迷失后婆媳摄政三、五年,她们对蒙古汗国做了什么成为千古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