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54所、西咸区域11所学校“民转公”公布,楼盘“身价”要涨
西安54所、西咸区域11所学校“民转公”公布,楼盘“身价”要涨
近年来,已经有不少城市通过科学合理的行政区划调整,拓展城区面积,为今后城市建设预留持续发展的空间,或者通过区划调整,来提高行政管理效率,更好地发挥主城区对周边地区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近期,利好消息传来,兴平撤市设区迎来最新进展!
01
兴平“撤市设区”曝最新进展
全省及咸阳市十四五规划曾明确加快推进兴平撤市设区。
最新的消息是:
有网友咨询兴平撤市设区具体进度,兴平市委督查室回复了!
具体回复如下:
网民您好!
您所反映的问题我们已督促市民政局进行了调查办理,具体情况如下:
“撤市设区”涉及到行政区划的调整。根据《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和《行政区划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关注度高,相关调整需符合国家战略发展大局和总体建设规划,并综合考虑当地经济发展、资源环境、人文历史、地形地貌、治理能力等情况,经各部门协调沟通与综合科学研判,逐级审批后方可实施。
我市撤市设区前期相关资料已提交上级有关部门,如有行政区划变更,将会及时在兴平市人民政府官网进行公布,敬请关注。
由此可见,兴平撤市设区正在逐步向前推进,具体啥时候实施我们只能静待官宣了!
02
为什么是兴平?
撤市设区不是行政区划的简单变化,它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达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
在西安都市圈的大布局下,咸阳实施“西进、北拓”的城市发展战略。兴平作为咸阳“西进”的桥头堡,大西安都市圈的副中心城市,无论从区域位置,还是产业经济发展方面来看,兴平“撤市设区”后,发展前景更加可期。
第一,区位优越,定位前瞻。
从地理位置来看,兴平市东接咸阳最具发展活力的板块高新区,又是大西安的西大门。
在定位上,一直以来,咸阳一直把兴平作为全市的重要增长极来打造,启动实施了主城区西扩战略和咸兴工业走廊建设,推进咸兴一体化发展,并支持兴平打造大西安产业转移承接地。
图片来源:兴平市政府网站丨
目前,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已经获批,兴平撤市设区目的也正是基于更快速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撤市设区后,兴平全域将纳入咸阳市区范围,与咸阳合力建设西安都市圈咸阳核心区,形成“一盘棋”规划,这也意味着,兴平将获得更多的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指标,咸阳与兴平的产业与资源也能得到更好整合,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腾挪更大发展空间,为兴平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赢得先机,为区域发展注入强心剂。
第二,产业强劲,实力雄厚。
近日,省政府印发《关于表彰2021年度全省践行新发展理念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评价先进县(市、区)的通报》,2021年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强县”被悉数公开。“十强县”中,兴平市位居第一名。
图片来源:华商网丨
从经济实力上来看,兴平一直属于陕西县域经济比较强的地方。素有“工业兴旺城”“平原米粮仓”“文旅名胜地”的美称,尤其是在工业方面,因其属于国家“一五”“三五”期间重点工业基地,不仅有上市公司兴化股份,还有陕柴重工和陕航电气等军工企业、益海嘉里和双汇等食品加工企业......三次产业齐头并进、融合互促,形成了协调完整的产业体系。
图片来源:微视兴平丨
2021年,规模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500亿元大关,非公经济占GDP比重达到61.1%;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3%、在全省各县区排名第5位;外贸进出口总额实现23.8亿元,在第四届进博会上签约进口协议13.47亿元,居咸阳市各县区首位。
数据还显示,2021年兴平GDP总量为280.95亿元,仅次于秦都区、渭城区,排位咸阳第三名,增速10.6%。
图片来源:散寒苏丨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9月份,咸阳高新区扩容,咸阳市新兴纺织工业园整体并入咸阳高新区,兴平市西吴街道、阜寨镇纳入咸阳高新区高起点规划大局,优化整合后,咸阳高新区总面积123.39平方公里。
如果兴平撤市设区,兴平市507平方公里的面积,将全部纳入咸阳市,咸阳市区可规划面积将增多近一倍。兴平将以市辖区的身份,纳入咸阳城区的整体规划,可以更好地与咸阳高新区、沣西新城、西部科技创新港融合衔接,着力构建一河两岸”咸兴产业发展新高地。
除了兴平撤市设区的消息,网友们关心的“民转公”学校,也有最新消息传来!
近期2022年学区划分时间临近,西咸楼市的公众号后台与粉丝群里,关于学区的讨论也明显增多,尤其是近期多所名校“民转公”的信息释放,更牵动着无数购房者的关注。
从2021年9月,官方发布的信息来看,2022年底基本消除“公参民”办学模式,2023年底彻底整改到位。
西安、西咸区域“民转公”学校最新进展:
西咸楼市制图丨
“民转公”情况整理自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及网络,仅供参考,“转公”详情及学区划分政策以官方颁布为准
“民转公”学校如何招生?
已经明确“转公”的这些学校是继续采用民办摇号政策,还是按照公办划学区就近入学?会不会出现新的“学区房”问题?
据往年西安义务教育招生政策来看,公办学校通常采取划片、就近免试入学政策,对户籍和学籍有一定要求,而“公参民”学校招生一般仅需满足“招生纳入审批地管理”或“审批区域内招生”。具体2022年如何招生,政策暂未公布,还请家长耐心等待!
学区划分是否会实行多校划片?
北京、上海等地实行了多校划片,是否西安也会有此可能?西安教育系统一名工作人员表示,西安市现在还未向此方向推进,后续有没有变化,现在还不好说。多校划片本身有利有弊,执行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两个孩子在同一个小区、同一楼栋甚至同一个单元住着,最后划分的学区有差异,家长意见会比较大。其他城市实行这一办法部分是为了遏制学区房价格不合理增长,但对西安来说,从来没有执行这样的制度,是否实行需要审慎考虑。
2021年秋季开学前,有的地市已有民办学校转为公办,给学校设立了过渡期。重庆的西南大学附属银翔实验中学、北新巴蜀初中转为公办,为保持稳定,两校都有两年过渡期,2019年9月30日前签协议的两校业主子女按原协议执行,招生开始执行划片招生,主要面向学校周边三街道招生,划片区学生可任选两校中的一校填报,报名人数超招生计划时,实行电脑派位。太原市也给2021年转公办的9所学校均设立有过渡期。过渡期内,招生方式保持不变,家长们在选报这些学校的小学、初中时,按照民办学校报名办法进行报名。当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时,实行电脑随机派位录取;未被录取学生由县(市、区)教育局统筹安排,不得择校。
关于学校民转公
大家最关心的是哪所学校呢?
欢迎留言区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