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坤网

​爱新觉罗·代善

点击: 来源:皮坤网
摘要: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和硕礼烈亲王。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天命元年(1616年

爱新觉罗·代善

爱新觉罗·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和硕礼烈亲王。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天命元年(1616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1635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崇德元年(1636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1648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 ,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1671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嫡福晋:李佳氏,达褚祜巴晏之女。继福晋:叶赫纳喇氏,布齐贝勒之女。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叶赫部阿纳布贝勒之女。与皇太极侧妃叶赫那拉氏是姐妹。侧福晋:哈达纳喇氏,孟格布禄贝勒之女。侧福晋:喀尔喀博尔济吉特氏,寨三贝勒之女。侧福晋:泰松公主(亦称泰松格格),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之二妹,称二公主。博尔济吉特氏。前夫是衮楚克台吉,泰松公主在林丹汗死后,在1636年(后金天聪九年)与众福晋一起归附满清,改嫁代善为侧福晋。妾,富察氏。


长子:爱新觉罗·岳托,多罗克勤郡王,为八大铁帽子王之一。母嫡福晋李佳氏。次子:爱新觉罗·硕托,已革固山贝子,黜宗室。母嫡福晋李佳氏。第三子:爱新觉罗·萨哈璘,和硕颖毅亲王。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第四子:爱新觉罗·瓦克达,多罗谦襄郡王。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第五子:爱新觉罗·巴喇玛,母继福晋叶赫纳喇氏。第六子:爱新觉罗·玛占,奉恩辅国公。母侧福晋哈达纳喇氏。第七子:爱新觉罗·满达海,和硕巽简亲王。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第八子:爱新觉罗·祜塞,追封和硕惠顺亲王。母三继福晋叶赫纳喇氏。



第一代:代善,和硕礼烈亲王。

第二代:爱新觉罗·满达海,代善第七子,和硕巽简亲王。顺治六年(1649年)袭爵,顺治八年(1651年),改号“和硕巽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因侵占多尔衮财物等罪被追削爵位,降为贝勒。

第三代:爱新觉罗·常阿岱,满达海子,巽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以父罪降为贝勒。

第四代:爱新觉罗·杰书,代善孙,爱新觉罗·祜塞第三子,和硕康良亲王。顺治十六年(1659年)袭爵,平定耿精忠叛乱,击败台湾郑经,康熙帝亲迎于卢沟桥。

第五代:爱新觉罗·椿泰,爱新觉罗·杰书第五子,和硕康悼亲王。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袭爵。

第六代:爱新觉罗·崇安,爱新觉罗·椿泰长子,和硕康修亲王。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袭爵。

第七代:爱新觉罗·巴尔图,爱新觉罗·椿泰兄,爱新觉罗·杰书第四子,和硕康简亲王。雍正十二年(1734年)袭爵。

第八代:爱新觉罗·永恩,爱新觉罗·崇安次子,和硕礼恭亲王(复号礼)。乾隆十八年(1753年)袭爵,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复号礼亲王。

第九代:爱新觉罗·昭梿,爱新觉罗·永恩子,和硕礼亲王。嘉庆十年(1805年)袭爵。嘉庆二十年(1815年),因虐下获罪,革除王爵。

追封:爱新觉罗·永諲,爱新觉罗·永恩弟,镇国将军,追封和硕礼亲王。

第十代:爱新觉罗·麟趾,爱新觉罗·永諲子,和硕礼安亲王。嘉庆二十二年(1807年)袭爵。

追封:爱新觉罗·锡春:爱新觉罗·麟趾子,追封和硕礼亲王。

第十一代:爱新觉罗·全龄,爱新觉罗·锡春子,爱新觉罗·麟趾长孙,和硕礼和亲王。道光元年(1821年)袭爵。

第十二代:爱新觉罗·世铎,爱新觉罗·全龄第三子,和硕礼恪亲王。道光三十年(1850年)袭爵。

第十三代:爱新觉罗·诚厚,爱新觉罗·世铎长子,和硕礼敦亲王。民国二年(1913年)袭爵。

第十四代:爱新觉罗·诚堃,民国六年(1917年)袭爵。

第十五代:爱新觉罗·濬铭,民国十八年(1929年)袭爵。子爱新觉罗·毓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