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和大神”:一群困于海底的后浪,贫穷者的乌托邦
深圳“三和大神”:一群困于海底的后浪,贫穷者的乌托邦
前两天,B站的《后浪》刷爆了小橘的朋友圈,视频里的少年们心里有火,眼里有光,仿佛所有的年轻人都是大海中翻滚其中的一朵浪花,尽情诠释着奋斗的意义。
然而大海深不见底,只有翻涌到海面以上才能成为浪花,在深圳三和,还有一群被困于海底的后浪,人们称之为“三和大神”。
你相信在深圳有这样一个地方吗,一碗面只要四块钱,床铺一天十五,网吧一个小时只要一块五毛钱,工作一天玩三天,吃了一顿饿三顿,为了吃饭可以把身份证60块钱卖给别人,也不管是否会背上网贷,因为他们早已负债累累。
这个地方就是深圳三和,这样一群人就是:“三和大神”。
他们没有理想,做着日结的工作,今天赚钱明天花,吃了上顿没下顿,饿的不行了就吃别人的剩饭,睡在路边。睡醒了就和周围的人吹吹牛,顺便看看有没有什么轻松好赚的工作,没有就继续回去瘫着,日复一日。
他们管这种生活叫“挂壁”,“挂壁”是指一种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境地。他们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挂壁是一种态度”。
两年前,日本NHK电视台甚至曾经来到深圳,为这群大神们拍摄了生活纪录片。
在网上搜索三和大神贴吧,会有人分享自己在三和的经历和日常。他们会在贴吧里分享哪家工厂小妹比较多,哪家工厂的小妹比较好撩,哪家工厂待遇不好等等。
三和大神大多是一些学历低、没背景的年轻人,但其中也不乏985、211等名牌大学毕业的学生。
对他们来说,过了今天不用想明天,只要满足最基本的生存和上网娱乐就行。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谁要是做了长期工作就是对“三和精神”的背叛,三和大神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向窃格瓦拉致敬。
在其他后浪们无所畏惧勇敢追梦的的时候,三和大神们却选择原地踏步停滞不前,一直活在一个固定的圈子里,那里不存在失败和堕落,但同样的,也没有了梦想和奋斗。
也许他们也曾心怀梦想,却遭受了现实的打击。突破阶层很难,但并非不可能。追求自我与实现价值或许并不冲突,生活中一次次的成就感才造就了我们真实的人生。
鲁迅曾经说过,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