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本是精明商人 经和珅举荐入仕为官 却用十年做了桩赔本买卖
他本是精明商人 经和珅举荐入仕为官 却用十年做了桩赔本买卖
今天,“史趣”要和大家聊得是清朝乾隆时期一位精明的商人,他也是一位将官场当商场经营的大贪官。对清代历史了解或者看过《乾隆王朝》的人都知道,这个人就是普道昭。于反腐而言,这个人很值得一说。
普道昭未发迹之前,就是一个当铺的老板,打得一手好算盘,也算得一手精明账。他在京城有一家不大不小的铺面,每年利润达四万五千两之多,这个收入对于个体户而言已然不菲。他原本可以这样安然无忧地度过一生。可后来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从此步入仕途。
乾隆中期,乾隆为了给他母亲(皇太后)庆祝八十岁寿辰决定修建万佛楼。这纯粹是皇帝的家事,但预算近400万两银子。在太后看来,修建万佛楼太耗费国库银子,实在使不得。但乾隆决定的事情,不想就此作罢。于是,和珅提出了一个注意,以尽孝为名,发动朝廷大员及后宫进行募捐。皇帝很高兴,自己从生活费中捐出了20万两银子。顶着一定这样大的帽子,文武百官纷纷行动起来,争相攀比捐银。
御使钱峰等二人因为为官清廉,拿不出这么多银子,就到了普道昭的当铺来当字画。普道昭政治觉悟很高,他非常佩服两位官员的清廉,不仅没有收二人的当物,还主动到和珅那里,以两位官员的名义各捐了200两银子。和珅有感于他的举动和对为官清廉的论断,果断向乾隆举荐了普道昭。至此,普道昭抓住了这次机遇,成功地由一名商人转变成江苏青浦七品知县。
话说他赴任时,仅带了一把算盘。他这么做,一则自己是生意人,习惯使然;二则证明自己将来会为官清廉,方便计算自己在未来知县任上的损失。在青浦任上,他默默无闻的付出,果断的投入,用了家产32万自办粥厂,赈济灾民。为了让乾隆知道自己是一个清官,他还冒着杀头危险在乾隆南巡的时候堵塞河道,逼停了游船,让皇帝有机会在青浦停留。当时,青浦全县受灾严重,粮食颗粒无收。乾隆得知他自己掏出银子置办施粥棚,得到全县百姓的爱戴,很是感动。乾隆一高兴就晋升他为江苏巡抚。完成了原始投入,得势后的普道昭开始追求丰厚的回报。在巡抚高位上,他将官场当商场经营,鱼肉乡民、大肆敛财、贪得无厌。
贪欲的沟壑似乎难以满足。普道昭又向乾隆请求修建长江百里堤防,来根治长江水患。这在当时根本就是不可能完成任务。乾隆竟然恩准了。他则借此机会,在朝廷拨付的银两中,提取约一百万两的白银,准备运往浙江老家。不料,事情败露,他被伏法查办。
庭审时,普道昭大喊冤枉,并给自己算了一笔账:
经商时,当铺一年的利润是白银四万五千两,为官九年应得收益该是四十万五千两;如果加上他为太后万福路捐出的八万零四百两;在青浦任上,自己的姐夫,妹夫和侄子在府衙当差而无偿付出的七十二万两工资白银,开设粥厂花费的三十二万两。最后得出,九年来自己竟然损失了白银一百五十万五千四百两。
他感到自己做了一桩赔本的买卖,还要为此落下一个贪官的罪名,损失够大了。他不禁感叹:“我枉费十年的功夫,做了一桩赔本的买卖,天底下没有比这更大更大的冤情了!”普道昭的最后的归属也十分有趣,乾隆皇帝将他发派户部,任职一个帐房先生,使之成天与银子打交道,却不能捞到分厘的好处。
普道昭自认的冤情,实则混淆了经营官场与商场的区别,将当官看成一场回报丰厚的投资。不得不说,在官场普道昭是一个“单纯”地可悲可恶的人。但这与当下一些人的想法,何其相似。我们不禁要问既然这么精于算计,为何选择当官?
文中配图来源网络。